• 升学书库
  • 小初衔接必做习题集(英语)
  • 小初全扫荡:广州小初就做这套!第一本完全针对广州小初的复习准真题!名校真题汇:难度阶梯覆盖豪门、一线名校、准一线名校重要级别真题!真题大梳理:对源题进行全分类全...
  • 小初衔接必做习题集(数学)
  • 小初全扫荡:广州小初就做这套!第一本完全针对广州小初的复习准真题!名校真题汇:难度阶梯覆盖豪门、一线名校、准一线名校重要级别真题!真题大梳理:对源题进...
 
 

从小到高,语文乐学

  • 2018-03-06 12:00:00
  •  | 阅读数:515
  • 作者/

  • 本文作者/大禹老师

    很多家长觉得语文就是一个纯粹的文科,单纯就是考察学生背诵记忆的水平,语文成绩好不过说明这个人记忆力比别人好点而已,没有大不了的。其他科目,像数学、物理这些理科,才谈得上智商和思维,需要花大力气去提高和拔尖。对比之下,语文学习多花点时间记记背背就可以了。


    这种谬论是对语文学习的一种普遍误解。


    我一直认为写作能力、阅读能力本质上是思维能力的外在表现,一篇短短的600字作文,往往能够集中表现了一个考生的思维层次。这种能力一旦培养好,不仅是考试升学大有用处,更是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中考、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必然要将不同层次的考生分出个高下,按照今天的教改趋势,语文考试中尤其是作文和阅读越来越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考察。


    一般来说,学生随着年龄的提升,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多和难度的提升,数理逻辑思维能力越来越好。比如说,让一个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去面对同一道等差数列,小学生会慢慢一个一个加起来,初中生则知道“倒序相加法”,但是高中生则能概括出这种题型的一般做法,直接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算出来。解题方法的不同代表了思维能力的不同层次。


    可惜的是,在语文教育上,很多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随之提高,很多中学生的语文思维水平甚至还停留在小学阶段。他们积累的汉语词汇越来越多,懂得的语文名词越来越多,但是阅读、写作的底子——思维层次,并没有实现质的提高乃至突破。


    语文学习应该是语文思维不断更新迭代,不断打破、清除过去狭隘、固化的认识进而建立更全面深刻认知的过程。下面举几个例子来具体解释何为语文思维及如何训练自己的语文思维。


    我教过的很多初中学生,一写作文,就很喜欢写以“遇到困难——克服困难——获得成功”为主题的文章,然后加上几句经典的“名言”,比如“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等。


    我将之概括为“困难——成功”的作文思维,这种思维致命之处就在于直观而单向度,喜欢将很多原本复杂的事件简单地概括为一个“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过程。


    这种思维是从哪里学来的呢?追问学生,学生自己才恍然大悟,应该是小学三、四年级就学会写这种主题的文章。可怕的是,到了初二、初三,经过了五六年甚至七八年的语文学习,我们的学生一直没有发现这种思维的简陋之处,更无法跳脱出这种思维。缺乏及时的反思和清理,我们的很多初中学生乃至高中学生,他们的语文思维水平一直就停留在小学三四年级。


    很多学生接着就会问我:老师,我们能写什么样的文章?


    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好问题!其实我们中学学过的很多经典文章乃至平时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就告诉过我们答案,但我们一直没有去主动思考、发现、落实。经典名作名篇始终是我们阅读、写作最好的模仿范本!

    以大家一篇熟知的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背影》为例,散文讲述了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文章重点刻画了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那个笨拙而蹒跚的背影。很多人解读《背影》——“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但这种理解实在仅仅停留在文章的表面。我们孩子们也经常写到父母为自己付出很多,接送上下学、辅导作业诸如此类,不也同样体现了父母亲的关怀和爱护?为什么与《背影》一文就有天渊之别?


    其实,《背影》之所以能够成为现当代的散文名篇,其深刻与动人之处恰恰在于父子之间“错位”的爱,“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对父亲的爱的拒绝是公然的,为父亲感动流泪却是秘密的。父子之爱的这种“错位”,不仅是时代的,还是超越历史的,渗透一代又一代重复着的人性。朱自清先生用一个笨拙背影,提炼出父与子之间这种深沉而浑厚的“错位之爱”,这就是经典文章所具有的艺术感染力和强大概括性。这种“错位之爱”,在我们生活中常常如此,在学生笔下也不时出现(如父母对自己的不理解),但在情感的呈现与刻画方面却往往失之粗糙,缺乏自觉的提炼和概括。

    再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当代作家史铁生的散文名篇《秋天的怀念》,很多人解读是“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对母爱的赞美。”这种理解同样流之于皮相。《秋天的怀念》感人之处不仅在于歌颂一种隐忍博大而毫不张扬的母爱,更在于文章末尾——“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联想到史铁生早年瘫痪的人生经历,这种昂扬而鲜明的生命意识尤让人感动,而这种生命观正是母爱的濡染下滋润生长的。在史铁生的身上,我们看到他母亲生命的延续,是中国文化中典型的父母之爱的历史回响。


    特别挑选解读这两篇文章,用意在于,因为其题材、主题都是关于父母亲之爱,也经常是我们孩子笔下的题材。我们孩子的习作跟名篇名作的差距在哪?可以向其学习借鉴哪些方面?孩子们的得失在哪?通过这种解读、比较就可以明显感受出来了。同时,我们也可以知道,要写好文章,必须先要读懂好文章真正的好处在哪里。品读不出来,自然就写不出来!这正是语文思维对于阅读和写作的重要之处。


    我们的孩子写文章,写到亲人,就喜欢写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激励着自己克服困难获得成功,但通过解读经典,我们明白好文章不在于用一种“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思维去立意,而是着力去刻画人与人之间丰富复杂而细致幽微的情感,其深邃就在于人的感情是如此的丰富、复杂,对其思索、探讨永远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与终点。这种思维就能避免用一种简单粗暴的“克服困难”式思维去立意写作,对人生的理解自然也大有不同。


    我跟同学们解释这个的时候,他们总是张大眼睛,听得一愣一愣的。那具体怎么操作呢?可以参考我之前的一篇文章《品读非凡|这位同学修改了作文,也修正了人生》(加超链接),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内在自我的情感丰富性,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思维是如此强大,以至于它不仅影响到我们的同学写作文,就在理解很多重要事件和人物,也出现偏差,或只能在表面滑行。


    比如说,苏东坡、司马迁,这两位名人是我们孩子写作文常常用到的名人素材。一写到苏东坡、司马迁,很多孩子潜意识就用一种“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思维去概括两人的人生经历。比如,“司马迁一生中遇到了无数的挫折和困难,宫刑之祸大大打击着他,但他始终没有放弃,终于成为伟大的历史学家。”这种理解当然不是完全错误,但对于理解中国文化史上这种坐标式的伟人显得太浅显而单薄,而且,太多学生从这个方向理解,陈陈相因、千篇一律,自然看不出一个考生思维的独特之处。


    那应该怎么写这类历史名人呢?

    聪明的学生则会追问苏东坡何以能在面对人生困顿时时拥有一份旷达超然的心境?这不是用“克服困难”这种单一思维可以回答。答案正是中国深层文化结构中儒释道三种文化力量在苏东坡一人身上交融、激荡的结果,这三种世界观在苏轼不同人生时期显出不同的力量,让苏东坡这个人的心灵变得柔软、通透而具有弹性,无论面对何种人生遭遇,总能用一种绵密浑厚的力量将之化解。

    司马迁的人生用“克服困难”这种单一思维去理解,同样埋没了司马迁身上巨大的人格魅力和文化感染力。“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史记·太史公自序》)司马迁的伟大在于他面对中国历史那份深沉磅礴的历史意识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这是中国文明之所以能够绵亘五千年而薪火不息的文化原因。


    从民族文化的深层结构去理解这两个人,就突破了“克服困难”这种浅显的思维,让作文拥有文气,也彰显一个考生不落窠臼的思维境界。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棵树,那么苏东坡、司马迁则是这棵树上最繁茂的枝丫。


    更重要的是,苏轼、司马迁身上这些优秀的文化品质正是现代社会所缺乏的!新闻不时报道有轻生、自杀现象的出现,正是缺乏苏轼身上那份文化力量;民族文化软实力的不兴和传统文化的衰微正是丢掉司马迁那份传承意识和责任担当。因此,这种语文思维的提升和突破,不仅仅有着深沉的历史回响,还是现实所亟需的。“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这就是语文学习和语文思维的魅力和难度!


    总而言之,真正的语文学习是语文思维的锻炼与塑造,语文思维在于对文学文本的分析能力,对人事关系的洞察能力。“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意义同样在于此。


    语文思维的形成不是一朝之功,孩子们需要打破的不仅是上面提到的“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思维,还有很多需要一一打破再重新建立,这个“破与立”的过程就是语文思维的锻炼磨砺和塑造形成


  • 关于广州乐学品读行

品读行,倡导建立“诗书之家”,帮助建立孩子学习的“三大自信”,包括:阅读自信、理解自信、表达自信;现面向中小学生推出“诗书文化课”,读诗读史读名著,练声练字练表达,衔接中高考大文科;课程由品读行创始团队“邦爸”刘静锋等骨干师资领衔授课,独家体系,独特服务,家长放心。
品读行报班热线:020-85656603。

小学部


初中部


高中部


分校群


  • 广州乐学联系方式

广州校区

岗顶龙晖校区:广州市天河区岗顶龙口东路5号龙晖大厦三楼(地铁3号线岗顶站A出口)

咨询电话:020-85656603

杨箕校区:广州市越秀区泰兴直街46号二楼品读行(杨箕村-B区)

咨询电话:020-85656603

东湖校区:广州市越秀区东湖西路126号龙湖大厦北门二楼品读行(地铁6号线东湖站B2出口左转,浦发银行处向左转弯,胜佳超市左边上二楼)

咨询电话:020-85656603

广州分教点

关于广州乐学     |     友情链接     |     加入我们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readingbank.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2015-2016 www.reading-bank.com allright reserved.